朱家角的桥文化

角里桥

在朱家角人心目中,有一座建造时间最早,却又不复存在的古石桥角里桥。角里桥在薛家浜离虹桥不远处,传说这是最早的石桥,以前就叫朱家角桥,在珠溪成镇之前就有了此桥。老人们说:淀山是九峰之祖,角里桥是珠溪三十六桥之祖。但笔者曾访...... 详情

寿宁桥、蕣塘桥

在瑚瑎港过大生桥后,又有一支南行分流为圣堂浜,圣堂浜南行后,又分流出东、西两条小支流,能沟通南、北漕港河。圣堂浜东有真武庙,俗称圣堂,西有关帝庙。关帝庙前有寿宁桥,俗称关帝桥,乾隆十八年(1743年)由僧古涛重建;真武庙...... 详情

塔桥、钮家桥、迎祥桥

东瑚瑎过中观音桥后,原来有一支向东的分支河流,称祥凝浜,此浜弯弯又分出两条支流都直通北漕河。就在祥凝浜路上,依次跨有塔桥、钮家桥,迎祥桥。塔桥初建应更早,史料无记载,但传说桥北侧曾有慈门寺所建之塔,至于什么塔,也无从从考...... 详情

一里桥、二里桥、三里桥、四里桥

北漕港过放生桥东流后,在南侧有多条支流。支流口建有一里桥、二里桥,一里桥初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夏传诗募建,易名为树德桥。民国版《青浦续志》卷五载:光绪年间,里人蔡承烈捐资修理。此桥为石墩木面梁桥。   二里...... 详情

福星桥(西栅桥)

福星桥建于清雍正二年(1774年),在镇的西市梢,古时水乡市梢大多没有木栅,为安全每到晚上关闭栅门,禁止外来船只通行,所以这里为瑚瑎港西栅口,故又称西栅桥,亦称西石桥。   福星桥现保存完好,高大挺拔,桥面麻石斑驳,桥基...... 详情

惠民桥(廊桥)

惠民桥座落在名街北大街桥梓弯处,横跨市河之上,东堍是商业中心北大街,西堍漕河街(亦称庙前街)。这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小桥,也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故也称廊桥。使行人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这样既...... 详情

平安桥(戚家桥)

平安桥位于朱家角镇大新街,南北向,跨市河。建于明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就,中间扶手栏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饰,自然朴素。旧时这里称平安里,故而得名平安,俗称戚家桥。清雍正十年(...... 详情

泰安桥(何家桥)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 详情

放生桥

放生桥横跨于镇东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长 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古时24里长漕港河仅此一座大桥,南堍为朱家角镇,隔岸为井亭街,因地处淀山湖要冲,元代...... 详情

接秀桥

接秀桥原名铁锈桥。接秀桥横跨在漕港河的一条支流和西瑚瑎交汇处,河不宽桥不大,是顶东西向的石板桥,在福星桥外,和福星桥呈八字型。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由本镇百姓捐资建造。接秀桥桥形朴实,但因处位置,对于沟通......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