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1-59240077

朱家角的历史

朱家角的历史

  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西部,距青浦新城约8公里、距市中心约40公里。北与江苏接壤、西紧临淀山湖;南与松江区相接。318国道和沪青平高速公路在镇域中部东西贯穿。 朱家角镇处于江、浙、沪二省一市交汇处,历来是重要的陆上交通枢纽。水上交通也十分发达,其中淀浦河是市级河道;栏路港是黄金水道;朱泖河、朱昆河和西大盈港为区级河道。属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范围。

  朱家角镇在宋元期间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1949年建国后,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港、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

  朱家镇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贸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标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朱家角之地,大约成陆于7000年前,淀山湖底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
  唐朝以前分别隶属于由拳县、娄县、嘉兴县、信义县、昆山县。
  唐天宝十年(751年),分属于华亭县、昆山县。
  宋元期间朱家角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元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
  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珠里分属于五十七个三区之二图、十一图和一区二十五图。清末实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称珠蔚自治区,为江苏省青浦县管辖的十六个自治区之一;
  民国初年,仍称珠葑市,设市公所;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为青浦县十三区之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第二区公所,列为青浦县八个区公所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汪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薛间、葑沃、张甸、张丁、安庄、沈巷六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复第二区公所,仍辖三镇六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区公所,改称区署,辖一镇二乡,即将原有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张丁乡合为一 镇,名珠溪镇;薛间、安庄二乡合为一乡,名安庄乡;沈巷、葑沃、张甸三乡合为一乡,名葑沃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实行乡镇归并,全县设青东(青龙)、青西(淀泖)两个区署,珠溪镇及安庄、葑沃乡均属青西区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随即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巷、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
  1951年4月撤销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区,从所辖沈巷、薛间二乡各划出三个村,组成安庄乡,遂成五乡一镇。
  1954年原属松江县的天心乡,划归朱家角区,同时把万龙乡的诸家村划归城厢区的城南乡,把葑沃乡的南横村划归松江县天马乡;是年夏,整编机构,撤销朱家角区。将沈巷、安庄、葑沃三乡划归练塘区,万龙、薛间、天心三乡划归城厢区。复建朱家角镇建制,直属县领导;
  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区,对原划出的六个乡全部划回,并把城厢区的盈中、万寿、城南三个乡划归朱家角区管辖。朱家角镇仍为县属镇,镇人民政府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建制不变;
  1957年,叶龙乡万隆片划归朱家角镇;
  1958年9月朱家角镇和叶龙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镇工作组,负责城镇工作,筹备镇社分治。1962年2月,镇社正式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成立镇人民政府;
  1968年镇政府改名为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镇人民政府名称;
  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
  2000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是上海目前最大的集镇,并被列为上海十五其间重点建设的一城九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