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韫珍
2012-12-12 来源:朱家角
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的前驱——植物分类学家
吴韫珍(1899~1942),号振声,江苏青浦县(今上海青浦区)朱家角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童年在家乡就读。稍长肄业于松江中学,后转人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考人南京金陵大学农科。民国11年 (1922年)大学毕业,在安徽省农业学校执教。一年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生园艺门,当年被派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学习,以园艺学为主科,植物分类学为辅科,但吴韫珍的兴趣侧重在植物分类学,暇时即往田野采集标本,或在标本室习其所好。民国16年(1927年)夏,获博士学位,是年冬归国,任清华大学植物学教授。
吴韫珍悉心研究华北植物之分类,对植物的观察,力求正确而详尽,尽可能根据新鲜实物绘制彩色精图。一支短尺、一块放大镜、一盒彩色铅笔,成了他随身不离之物,经常在清华生物馆的标本室里工作到深更半夜。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吴韫珍趁休假至维也纳,与当代研究中国植物之权威韩马迪教授一起探讨,将他五年来在植物分类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解决。至民国25年(1936 年)吴韫珍写成《华北蒿类》和《华北胡枝子》。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韫珍随校搬迁至昆明。在困难的环境中,他的研究工作从未中断,常率领同学白天在点苍山、鸡是山一带采集标本,深夜在斗室秉烛绘图。民国30年(1941年)夏,吴韫珍因积劳过度,胃病加剧,为求早痊,毅然接受手术治疗,不幸竟因之不起,病殁于云南大学医院,终年仅43岁。
吴韫珍留下的植物分类的研究成果,有完全图解附笔记的植物一千余种,有图解而记载不全的有二千余种。已整理出版的除《华北蒿类》、《华北胡枝子》外,还有《中国植物名录》、《植物名实图考学名考证》等。
清华大学的老教授李继侗、张景钺称吴韫珍治学之勤,“寝馈于斯犹不足形容,废寝忘食庶几近之。”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西南联大,吴韫珍教授从1938年起一直讲授植物分类学、本地植物两门课。吴教授1938年到滇西大理、鸡足山采集植物时,过于辛劳,导致胃病复发,但身体透支的吴教授仍废寝忘食。除教课外,他还考证了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和兰茂的《滇南本草》中的植物学名,并指导吴征镒等研究《滇南本草》。至1941年夏,吴教授因积劳过度,胃病加剧,但为求早愈,他毅然接受手术治疗。可开刀之后,由于伤口不能愈合,转为腹膜炎而早逝。
吴韫珍是一位治学勤奋而严谨的教授,他对植物分类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但他忙于考察植物、收集标本、教授学生,却很少发表论文,他的《华北蒿类》《华北胡枝子》也在动荡的岁月里散失了。
编辑:朱家角
● 吴元亭
● 席裕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