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传说
2012-12-28
笑。
第二节 奇闻轶事
一、枯木复生
昔慈门寺大悲阁前有铜患树,明代曾遭雷击枯死,仅存一干。后经百余年,至乾隆初,芽蘖复萌;至嘉庆间,大可合抱。秋风落子,里人拾之以为牟尼珠。
二、船形大鱼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八月,镇南端龙安桥下常有两条大鱼,游形如船,且有无数小鱼随游。
三、冰冻行舟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是岁大寒,市河中冻一月始解。放生桥外三分荡有行舟胶冻河心,冰开后人往观之,舟中两人皆死。检舱中柴薪鱼米皆备,以火种断致冻饿而死。
四、老蚌吐水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放生桥下有一老蚌,长二丈许,时浮水面。有善泅者近之则喷沫如冰,冷侵肌骨。中秋月明,渔人时见其屹立波心,霞彩眩目,与月光相映,激射两岸,小蚌无数,亦闪烁于蘅鞠间,片时而没。
五、百年紫藤
东市张家桥堍有紫藤两棵,为数百年物,盘旋屈曲,架广三四间,下可容数百人坐。春三月引蔓,四月花开,香气四溢,有人拾花瓣作饼馅。五月叶茂,绿阴蔽市,日以避暑,夜可听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六月为大风摧折。
六、着火奇事
民国十四年(1925年),文昌宫小学(现雪葭浜小学)教室课桌里及墙角处,时有多数着火,后又自行熄灭,众人无不愕然,成为不解之谜。
七、丈许黑鱼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19日下午3时许,关王庙(今朱家角镇淀峰村)渔民钱氏,驾舟在淀山湖张渔网,发现离船四五尺处漆黑一段,长约丈许,阔有1尺,浮于水面。钱氏疑为木炭,乃以渔叉拨弄,赫然见一巨大黑鱼。该鱼见渔叉并不游动,双目炯炯有光,直视钱某。乡民得悉后,有好奇者再度前往,大鱼已渺无影踪。
八、奇花异草
1957年春,圣堂庙大殿花坛中,长一奇草,一生三变:初时茎壮叶茂;继而长势日盛,似丈八金枪,傲然挺立;进而枝叶尽退,顶结玉米状果实,粒粒朱红。见者无不称奇。
九、昙花一现
1982年秋,某日傍晚5时左右,共青公园(现珠溪园)内昙花开放,花呈玉色,娇艳无比,镇人闻讯蜂拥观看,至晚9时左右渐见萎谢,的确是“昙花一现”。
十、长豇豆
1971年,小港村村民郭三宝种植的一棵长豇豆,长势旺盛,每年长成1.2米左右,直径有4厘米粗。食者切块而煮,参观者络绎不绝。
第三节 民间传说
一、淀山湖传说
从前,有个叫殿山的小伙子,从小死了爷娘,受不了哥哥嫂嫂的欺侮,一气之下,离家走出。他掮了把老掉牙的锄头和一把旧斧头走啊走,走到薛淀湖边的一座小山脚下,只见湖水清澈得可以望见底,湖边的泥土乌黑黑,便动手砍了树枝和芦苇,搭了一间茅屋住下来。
殿山就在山脚下的湖边垦荒,饿了找芦根、野菜充饥。他手上起了血泡,还是咬着牙拼命干。一次,他翻转一块烂泥,发现了一条全身碧绿的小蛇,样子蛮可怜,就把它带回家,当个小伙伴喂养起来。小蛇慢慢长大了,殿山高兴地对它唱着山歌:“小宝贝啊宝贝乖,殿山跟你做知交,穷人不贪金银钱,只要白米填饥饱。”
说也奇怪,小蛇眯着眼摇摇头,从嘴里哗哗地吐了一堆白米来。殿山又惊又喜,就烧了一锅喷香的米饭饱餐一顿。从此,殿山垦荒更有力气了,他还拿白米送给逃荒来的灾民,劝他们安住下来。
几个月后的一天,殿山的哥哥嫂嫂哭哭啼啼寻来了,原来家里遭了大火,房子烧光,小侄儿也被活活烧死。殿山安慰了哥嫂,下湖捉了几条鱼,烧起白米饭。哥哥奇怪地问:“兄弟,才分手了几个月,怎么就吃上了白米饭?”忠厚老实的殿山就把事情来由原原本本讲了出来,哥嫂俩听得又眼热又眼红。
第二天清晨,殿山下地去,黑心的哥嫂偷了那条宝蛇跑到一个镇上,看见两条大船停泊在港口,一个商人在叫喊着要籴米。夫妻俩马上迎过去说有!商人问他们有多少米?夫妻俩说要多少有多少。商人当场付了一袋银子为定金,要他们领去装米。几个人走上木船,殿山哥掏出宝蛇说:“米就在这里!”商人一见不觉大怒,一把揪住他骂道:“你这个骗人的捉蛇叫他子,还我钱来!”殿山嫂子忙赔着笑脸劝解说:“先生不要发火,是真是假,灵勿灵当场试验。”夫妻俩马上唱起殿山教的山歌,那条宝蛇果然从嘴里吐出了很多白米。商人和伙计都呆了。商人心黑,怕米装不满船,起劲地叫喊:“越多越好!”两只船一歇歇就载满了白米,超过了重量,“壳托”一声,沉了下去。船上的人来不及逃命,全部溺水死亡,那条宝蛇也不知去向。
岸上人看见人,心里又气恨又伤心。殿山想想毕竟是亲骨肉,就捏了两个像哥嫂俩模样的泥人和一条泥蛇,放在树枝上焚化,表示哀悼。谁知火烧后的泥人和蛇,变得又红又硬,殿山脑筋一转,何勿用泥土做
编辑:Admin
● 开明儒商蔡承烈 一隅小学创办人
●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