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开明儒商蔡承烈 一隅小学创办人


2012-12-28 来源:朱家角

蔡承烈(1853—1932)字一隅,朱家角镇人。少年时在苏州钱庄当学徒,壮年还乡,在朱家角市梢一号桥堍开设元号油坊,由于经营有方,规模由小到大,从人力、牛车榨油,发展到用机器榨油,业务蒸蒸日上,每年榨油七千余担,供应朱家角镇和青西地区,销路遍及江浙两省,部分还远销日本和南洋各地。

开明儒商蔡承烈 一隅小学创办人

  蔡承烈自油坊打开局面后,资财日见雄厚,遂兼营商业,在朱家角开设永泰源、恒泰祥等商号,同时又在上海合资开设钱庄、纱厂、食品公司,还兼营公债和股票,成为朱家角的首富,号称蔡百万。

  蔡承烈热心地方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宣统元年(1909年),他出银34400元创建的一隅小学为两等小学堂(初小),后又于民国元年(1912年)拨地40亩,出银10万元仿照上海圣约翰书院扩建一隅小学为高等小学堂(完全小学)。蔡承烈还捐出田718亩、江苏省铁路股本5000股,每年的地租和股息,用作学校的经常费,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民国四年(1915年)荣获大总统黎元洪亲笔提署的“育才成德”金匾一块,后又获以大总统名义颁发的“贰等嘉禾奖”和教育部授予的“叁等嘉祥奖”各一枚。
一隅小学1950年后改为石街小学。
一隅小学共办学42年,毕业学生34届,成绩优异,其中不乏佼佼者,在县内颇具声望。
蔡承烈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去世,享年80岁。

  儒商精神(原载珠溪培荫茂林-开明儒商的光辉典范-摘录)《辞海》上没有“儒商”这一条目,但有“儒将”释为“有儒者风度或文官出身的将帅”。仿此,我认为儒商就是有儒家思想的商人。祖父一隅公虽然少年时辍学从业,在苏州一家钱庄当学徒,但儒家思想已深入老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溶化在愿意接受她的人的血液中。  传统文化的熏陶成就了祖父的高尚人格和深厚修养,使他得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建业。祖父的儒商精神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急公好义,家国兼济 祖父实践实业兴国,热心公益不落人后,计有五端:1。办学:一隅小学堂规模宏伟为全县之冠,设施齐全,师资优秀,以“勤俭”为校训,被誉为杭嘉湖平原第一家,曾荣获民国大总统颁发的《育才成德》金匾和教育部颁发的“二等嘉禾章”,“三等嘉祥章”勋章各一枚。孔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三乐之一。祖父可以乐矣。2。救灾:1924年齐卢战争,1927年北伐军兴,均曾独资接待过境军队,维护地方治安。 1924年齐卢战争与1932年凇沪抗战期间曾两度在一隅小学内独资收容难民数百人。3。施药:每年夏天,油坊给农民施药(十滴水)好几百元。4。修桥:曾出资翻修惠安桥,一里桥,三,四里桥。5。保存文化遗产:与席裕福等集资收购乡贤王昶巨著《金石萃编》散落的原木刻版,移放圆津禅院保存。孔子学说的基本原则就是忠恕之道。“忠”是尽力助人,“恕”是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说,“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人,不仅是仁人,还毕定是个圣人。
(二)严于律己,宽严相济:祖父勤俭发家,艰苦创业,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对儿孙严格管教。祖父晚年,日寇开始入侵中国,也许他已看到经济发展前途堪忧,故教育子孙读书自立。幸亏子孙承家训读书自立,几乎全部大学毕业,二十多人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在国内外各自的岗位上对社会作出诸多贡献。
(三)子孙兄弟,和衷共济: 家和万事兴。祖父遵母训鼎力提携诸弟,拨资助弟创办聚源全号油坊,由古愚,颂甫及其堂兄弟恂如,慕贞四公合资经营全号油坊,全丰米行和碾米厂,后古愚公又开设太号油坊,青浦全县油脂工业几乎被蔡家独占。一隅,守愚,古愚,颂甫四公同居一隅公亲自规划的济阳里新宅。
上述祖父的儒商精神,可称为一隅三济精神。作为一隅公的子孙,如实反映介绍一隅三济精神,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让我用《济阳里一隅公赞》来结束这篇纪念文章:赞曰:“身居一隅,心怀三济,阳光雨露,耀中泽里。”她不但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而且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大力继承发扬儒商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愿她像阳光一样普照神州大地。

  蔡承烈自油坊打开局面后,经三十年的经营发展,资财日渐雄厚,遂兼营商业,在朱家角参股或独资开创永泰源、恒泰祥等大商号,同时又在上海合资开设钱庄、纱厂、食品公司,还兼营公债和股票,成为朱家角首屈一指的首富,人称蔡百万。

  清末,蔡承烈为扩充油坊基地,将西部一片荒坟地用竹篱围起,被当地士绅金映川等以私占公地为由向县署告发。蔡承烈后采纳家庭教师陆海虞“围地建小学”的建议,1909年,他出资在所围之地建造命名为私立“一隅学堂”并正式开学。据民国版《青浦县续志》载:“私立一隅两等小学堂,在朱家角镇,宣统元年(1909年)邑人蔡承烈创办,在己宅旁辟地建筑,校舍规模宏敞,为全邑各校冠。开办用银二万四千四百余元,并捐田七百七十八亩二分及省铁股本五千股、计银二万五千元,征租取息,为经常费。一隅,蔡承烈也,因以命校名焉。”蔡承烈自任校董,为儿童提供学习条件,造福乡梓。

  “一隅学堂”仿照当时上海“洋学堂”的格式兴建,两层楼的校舍,共占地40亩,大礼堂可容纳200多人,是当时青浦县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一所小学堂。蔡承烈不仅建造一所学校,而且考虑学校的长期运转,他捐出自己的田产和股票作为“基金”,学校每年经费约4000余元,悉由其负担,以保证教师的薪金和学校的日常开支。由于办学成绩突出,1910年青浦县知县刘有光发给“成效可观”匾额一块,1911年学使樊恭熙又奖“媲美澄衷”额一块。1915年一隅小学堂荣获由当时“大总统”黎元洪亲笔题署“育才成德”金匾一块。蔡承烈个人先后两次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二等嘉禾”“三等嘉祥”勋章。

  他还为该校题写“勤俭”二字的校训,这是他总结自己一生艰苦创业得出的箴言。一隅小学自创办至解放,共办学42年,有34届毕业生,其中不乏佼佼者,在县内颇具声望。

  蔡承烈除了捐资办学外,还热衷于地方公益,翻修德安桥、一里桥二里桥、三里桥、四里桥等,为乡里乡亲做了不少善事。

编辑:朱家角
古巷幽幽朱家角
掌故传说

朱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