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5A专题

重新发现上海|慢下来的朱家角:长街三里听曲,烟火千家吃茶


2024-10-01 来源:澎湃新闻

周曾熙/IP SHANGHAI 图

上海最知名的古镇,非朱家角莫属。
历史上,“长街三里,烟火千家”;现实中,“活着的古镇”延续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有长三角最大的五孔古代石拱桥,横卧曲水。
2024年9月,朱家角古镇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发布的“入境游客喜爱的十个名城古镇”榜单。

牡丹亭快闪彩排。受访者 供图

在老建筑里看桂花洒满院,在水榭楼台听一曲《牡丹亭》昆曲快闪,和当地人喝一杯清茶,或许,这就是别样的江南。

昆曲快闪,“秒”入戏

9月30日15时,有人度秒如年等待下班,有人收拾行囊准备奔向远方,昆曲《牡丹亭》团队走进了朱家角古镇大街,为第二天的昆曲快闪踩点。

2010年6月开始,由著名音乐家谭盾、“昆曲王子”张军和舞蹈家黄豆豆联袂打造的中国首出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定于每年5、6、9、10月在上海青浦朱家角课植园上演。至今,它已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

早在清末,由于邀请到“江南曲圣”俞粟庐前来教曲,有四五年时间,朱家角和青浦的曲事,一度达到了极盛——朱家角的曲友们组织了咏珠曲社,后来青浦也有了青浦曲社。根据《上海昆剧志》记载,到了抗战前夕,曲社活动日渐衰退。


朱家角古镇 受访者 供图

“春光满眼万花妍,三春景致何曾见”,简单披上紫色戏服,临水而立,张军便化身书生柳梦梅。不大的课植园缭绕起婉转的曲调,池中锦鲤悠悠游向张军脚边。

张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十几年来,他很自豪,自己和团队坚持了下来,而且他从来没有用过一个麦克风。也是这些年的打磨,让“远离惯常的镜框式舞台,轻风细雨为伴奏、鱼池假山为幕布、亭台楼榭为戏台”的古典意境,古典园林里一步一景,一颦一笑,咫尺瞬间的实景体验,成为海派昆曲《牡丹亭》的显著特点。

只不过,实景演出的局限也慢慢显露。比如,《牡丹亭》最大的IP是张军本人,但已是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的张军,事务越来越繁忙,每年演出的场次有限。能不能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将它打造成一个常设演出?另一方面,怎么让更多人欣赏到《牡丹亭》,带动更多游客前往朱家角?

青浦区文旅局透露,今年国庆“黄金周”前5天,每天10:00-11:00,张军团队精选《牡丹亭》片段,走出园林,或对亭台、或倚水榭,开启昆曲快闪,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秒”入戏。

这场快闪,也是实景昆曲《牡丹亭》转型,走向常态化的积极尝试。


周曾熙/IP SHANGHAI 图

晨雾未消,吃早茶

云南人江虹蔚是为朱家角古镇的江南韵味而留下的。在接手成为古镇“江南第一茶楼”主理人之前,江虹蔚没想到,朱家角古镇的早茶从凌晨3:30开始供应,无论寒暑。
公开资料显示,江南第一茶楼原名“俱乐部茶楼”,始建于清末,新中国成立前,楼上是茶馆,底层是浴室、老虎灶、点心店,老百姓能在这里喝茶听书、洗澡打热水、吃点心,是青浦区内最大最有名的百年老字号茶楼。
茶楼三开间的门面宽11米,进深21米,除楼身采用砖石结构外,其余全部采用木结构筑成,拱形砖石门透露出海派石库门建筑的风韵,许多影视剧曾经在这里取景。

江南第一茶楼外景。受访者 供图

2012年冬天,江虹蔚想在朱家角开一家茶楼。“那时候,朱家角的游客不算很多,我也不是很有底能不能开得出来。于是不断地和当地阿姨伯伯聊天、取经。也是那时候,我知道了当地人的早茶,从早上三四点钟开始,是鲜活的风俗,也是茶楼的灵魂。”江虹蔚回忆道,她接手江南第一茶楼以来,早茶3:30开始,为老人提供免费早茶,雷打不动。

杨金大今年68岁,已是“江南第一茶楼”的第三任开门人。每天凌晨2点半起床,3点出门,电瓶车半个小时到茶楼。

开门的时候,古镇一片静谧。杨金大娴熟地开灯、烧水、灌满热水壶,再依次放到每个茶桌上。他说,每每看着来喝茶的客人,常常会想起自己小时候就是跟爷爷来这座茶楼,小时候对喝茶本身没什么记忆,倒是记得,每次喝完早茶,爷爷会去附近的早点摊吃早饭,给他也买上一碗鲜美的小馄饨。

江南第一茶楼,早上已经很热闹。受访者 供图

当杨金大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陆陆续续地,镇上的老人们或开着小三轮,或拄着拐杖,来到茶楼,有的径直去到自己喜欢的座位,有的自己倒一杯免费茶,还有的小心翼翼打开自带的茶叶包……因早茶时段管理茶楼的和来喝茶的,多半是六十岁朝上,甚至九十多岁的老人,因此得名“千岁早茶”。江虹蔚透露,现在,管理“千岁早茶”的,也是一支12人的老年人志愿者队伍,每一任开门人都由大家推选。

过去11年间,“江南第一茶楼”经历了四次整修,“千岁早茶”一直延续。进门口的一个玻璃柜里,摞着几本记录册,来喝早茶的老人姓名、生日,都被仔细保留下来。江虹蔚说,今年第四次整修前后耗时半年,重开之后,每天仍有五六十位老茶客来喝“千岁茶”。

在朱家角古镇,如果你时间来得及,不妨随意走进一家茶馆,农家自制也好,知名茶楼也罢,听一场评弹书场,或翻一翻“千岁早茶”记录册,吴侬软语伴随琵琶三弦叮咚,舌尖微苦回甘,旅途记忆也许就此悠长。

编辑: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邹娟
国庆黄金周“人人人”模式下,朱家角镇多措并举力保古镇景区安全有序
品灵韵江南,食角里美味!寻找属于朱家角古镇的人间烟火

朱家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