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旅游发展的十大跨越
2007-10-19 来源:朱家角
旅客,每年都达100万人次,朱家角已成为国内外客人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旅游经济“一业兴,百业旺”的产业特性在朱家角催生了大批的新产品和新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创业平台。大批农民走出田间地头,大量优质项目和资本走进朱家角,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发展起了庞大的三产服务业。朱家角现有星级宾馆5家,待建或在建的四星级以上宾馆有4家,个体经营户超过千户。
五、形成水乡民俗文化集中的“景观画廊”
朱家角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朱家角曾出过许多文人大儒。书卷飘香的朱家角为今人留下了数目可观的珍贵藏书。古镇民间藏书的开发利用已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汇编之列。此外,民间历代流传的摇快船、划龙舟、丝竹船、放鹞灯等民俗、民间文艺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随着新市镇建设的逐步深入,自然产生的商贸业态成快速增长的态势。为了更好地落实对古典文化的有效保护,朱家角数度聘请专家到朱家角“会诊”,确定了朱家角发展民俗文化的正确态势——不应该仅仅是对建筑外部的刷新,更应该是内部文化内容的发掘。决定通过注入特色文化血液降低过热的商业气息,以提升朱家角古镇的内在功能。
近几年来,先后采取将古镇中的原住民和不具文化含量的商业形态逐步置换的办法,努力构建“世博度假第一地标”的旅游发展新思路,大胆地投巨资收购了包括“江南第一茶楼”在内的217户老建筑,通过正式招商和公开拍卖的方式“引智引资”,在完整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的同时,大胆地吸纳高品味文化产业入驻。最近,“江南第一茶楼”被上海伊露华实业公司租贷,在传承条件下叠加新内容,逐渐勾勒出了一通靓丽的“景观画廊”。
六、形成旅游品牌集聚态势
朱家角旅游发展受到国内外权威部门的肯定和褒奖。“都市水乡”名闻遐迩,2004年获得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2005年北大街被评为上海十大休闲街;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2006年在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上海系列活动中,获“展示设计创意奖”、“优秀组织奖”……
2006年,具有国内一流资源的申窑展示馆、翰林匾额博物馆、手工艺展示馆、全华艺术馆等相继在朱家角落户,不但为古镇人民展示了国内一流的艺术品,还为古镇张开了吸引国际大师作品的平台,从而也引来了众多国际游客的青睐。最近,一个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又开门迎客,极大地提升了朱家角的文化品位。这是朱家角打造文化的产物,打造旅游的产物,品牌集聚的产物。
七、形成的古、水为主题的特色文化
朱家角的特色除了“水”,还有一个“古”,如果“水”是自然风光,那“古”则是人文气息,这几年,朱家角旅游坚持以历史为经、以文化为纬,划分区域,规划经营,扶植能充分展示朱家角都市水乡文化、历史、民俗、民风的文化产业,营造一个百业竞存、特色鲜明,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商业街氛围。2005年底,上海申窑展示馆在朱家角落户,这儿既是一个活动基地,又是一个品瓷俱乐部,为古镇平添了几分纯正的艺术气息。2006年1月,一个以七大类833方匾额收藏之最为荣的匾额博物馆在朱家角阿婆茶楼开张。在这儿,让人们透过匾额后的故事享受文化,成为江南古镇难得一见的宁静、平实园地。2006年6月28日,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和全华艺术馆同时在朱家角北大街323号和西井街59弄舒宅开张迎客,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世界鼎级的“汉光瓷”展和水彩画收藏展。2007年9月28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在美周路36号开张。这些极富文化内涵的展馆,在不到二年时间内相继在古镇开张,预示着朱家角已形成了一个以“古”、“水”为主题的特色文化集聚带。
八、形成向国际型跃升的格局
2002年《朱家角总体规划》采纳李祖原先生的“用世界语言说文化中国”理念,用DNA生命设计书的推理确定了三个镇区的功能定位:古镇区修旧如旧,凸现旅游功能;老镇区协调过渡,为旅游配套服务;新镇区拓展提升,彰显现代水乡民居特色。紧接着,朱家角先后多次举办以“新江南水乡”命名的国际论坛和设计大赛、文学征文把清幽古朴的水乡风貌、保存完整的建筑群落、丰富的人文传统和淳朴的小镇民风,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使朱家角名声大躁。最近,古镇又相继举办了九国壶艺展和由15个国家地区120位歌手参加的国际音乐季。与此同时,朱家角人依据高起点的规划,进行了切实可行且富有创造性的建设:基本完成了以珠溪路、淀山湖路大道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基
编辑:朱家角
● 来自东方的色彩骑士
● 循着“世界音乐”的节奏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