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百年前朱家角人陆士谔 梦境精准预言万国博览会


2009-05-01 来源:朱家角

婉贞》等;五是幻想小说,又称拟旧小说,如《新上海》、《新中国》、《新水浒》等。如此多产,可谓著作山积,很难找出匹对者了。陆士谔晚年专心整理医学著作,著有《国医新话》、《士谔医话》、《医学指南》等书,以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誉为上海名医。抗日战争期间,陆士谔蛰居沪上,民国33年(1944年)3月,因中风卒于上海寓所,终年67岁。

  陆士谔一生创作的百余部小说中,以《新上海》与《新中国》最著名。

  《新上海》将清末上海十里洋场种种光怪陆离的“嫖、赌、骗”丑恶现象作了深刻揭露,写得淋漓尽致。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陆士谔的《新上海》与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同列其中。

  《新中国》是陆士谔32岁(1910年、清宣统2年)写下的代表作,这是一部令今人万分惊叹的小说。该小说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是一部以梦为载体的幻想之作。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作者在读《项羽本纪》时做了一个梦,一晃40年过去了,到了宣统42年,上海的租界早己收回,法庭律师皆为华人,马路宽阔,屋宇整齐,国无外债,产品压倒欧美,学校教育发达,且有良医发明,医心药,催醒术,可保人民健康长寿。书中写道:那年“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了方便市民前往参观,在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有趣的是为造地铁(电车隧道),还发生不同意见的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争论到最后,说是造高架行驶噪声太大,且高架铁竖柱影响市容又不方便,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他与女友手牵手前去参观,兴冲冲,急忙忙,绊了一跤,一觉醒来,原是梦幻一场。陆士谔在小说中,还设想黄浦江上将架大桥,黄浦江下则将筑越江隧道。他还设想在跑马厅(人民广场的所在地)附近建“新上海舞台”,他的预言竟都一一应验了。此外,陆士谔还预言中国将取消外国的治外法权,陆士谔的作品中还主张节制生育。由此可见,他竟还是计划生育的最早的倡导者。

  陆士谔的小说《新中国》问世将近一百年之际,证诸现实,如亲见、亲闻、亲历现场,人们不但为陆士谔先生的爱国赤忱所深深感动,也为先生的科学预见所倾倒。人们惊叹,我们的先辈竟有如此的睿智而引以为自豪。预见,时下称为“未来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预见之所以成为可能,在于依据丰富的现实状况和诸种矛盾的演化来推测未来。诸如中国曾备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但这必然将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经过艰巨而曲折的斗争,最终必定能摆脱帝国主义的羁绊,获得独立,从而结束帝国主义的治外法权。

  办万国博览会(现在称世博会),是一种憧憬,一种向往,估计那时陆士谔已预知1915年巴拿马将举办第一届万国博览会,他设想未来的中国也可以举办个万国博览会,但考虑到当时中国是何等的贫弱困顿,便把这理想推迟到百年之后,然而竟神奇的应验了,不能不说是历史的巧合。造大桥,筑越江隧道,也都是合乎科学的理想。不过在当时许多人停留在哀怨交加的感叹时,陆士谔先生却能高瞻远瞩,乐观向上,目光如炬,实在难能可贵。

  陆士谔在行医、写小说的同时,着力最多的还是编著医书。在学术方面,悉诸温病,赞尝伤寒,曾在报刊发表医学史和中医理论方面论文,如《中国医学之系统》、《国医之历史》、《释郎中》等。笔调隽永,韵味通脱,论述犀利明快,启人心智,展示了他那一代儒医的风貌。他也以此成为在中国医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均享有盛名的人。

编辑:朱家角
水乡端午风情游
世博旅游,绿色青浦 2009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

朱家角